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何超瓊委員:粵港澳大灣區“9+2”早已超過11
“有人說我是澳門人,有人說我是香港人,我會說我是大灣區人。大灣區内9個城市和兩個特别行政區,大家同飲一江水,同享千年嶺南文化,都喜歡吃皮蛋瘦肉粥,也都具備吃苦耐勞的品德。我們應該用好國家支持政策,優勢互補。其實‘9+2’早已超過了11。”3月7日上午,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中,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何超瓊說。
“這是我首次擔任全國政協委員、首次走上‘委員通道’,我感到非常榮幸,也很感謝網上的朋友們認同我的想法。”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何超瓊說,這也反映了大灣區民心所向。“我希望不隻是我這一番分享‘火了’,更希望大灣區的發展也能紅紅火火”。
何超瓊一直密切關注并投身大灣區建設。她說,粵港澳大灣區2020年總人口已經超過8600萬,2021年經濟總量已達到12.6萬億元人民币。“這些數字代表着什麽?是龐大的市場、豐厚的人力資源以及無限的發展潛力。”
“大灣區将會成爲香港發展的大舞台!”何超瓊細數着香港的優勢:大灣區内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有享譽全球的高品質專業服務,還有着“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她說:“香港要擔當起大灣區‘引進來、走出去’的‘超級聯系人’,抓緊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把優勢賦能到國家建設當中。”
在“委員通道”上,何超瓊分享了自己20多年前第一次參與推動粵港澳合作的工作經曆。她說,彼時香港剛回歸祖國,内地正在進行改革開放,珠三角地區已展現出重要的發展潛力。1999年,她尋找進入灣區開拓跨境船務業務的機遇,引入國企合作,攜手開通了珠三角海上的交通網絡。
“今天,我們看到港珠澳大橋已經建成了,進一步把香港—澳門—珠海連接在一起,我非常幸運,可以在大橋的優化運輸過程當中繼續投資。”她說,大灣區已擁有全球獨有的海、陸、空接駁的多模式聯動交通平台,自己也是見證者、推動者及參與者,“感到無比光榮和自豪”。
“其實,香港、澳門與大灣區内地9個城市本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手足之情時刻盤踞在心裏。”何超瓊表示,隻要大灣區各城市目标一緻,同心協力,凝聚共識,用好優勢,在各自的定位上做大做強,大灣區肯定能爲促進中國式現代化、攜手共圓中國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