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業動態 > 時事要聞
時事要聞

他們都說:“我們都是大灣區人”

发布时间:2023-03-08 | 信息来源:南方網


 3月7日上午,2023年全國兩會第二場“委員通道”開啓。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信德集團董事長何超瓊說“我是大灣區人”“喜歡吃皮蛋瘦肉粥,也都能吃苦耐勞”,沖上了社交媒體的熱搜榜,引發“大灣區人”的共鳴。

 粵港澳大灣區,洋溢着青春活力,承載着青春夢想,給“大灣區人”提供了廣闊舞台和空間,爲他們的學業、就業、創業、置業創造了良好條件和環境。

 作爲第一批響應号召到橫琴創業的澳門青年,珠海橫琴跨境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周運賢切實感受到大灣區生活的便利,他多次在不同場合喊話澳門青年,“橫琴商路廣、稅收少、扶持多、生活掂、通關快、值得來”,他向記者列舉了便利之處:“我早上8點離開澳門,8點半就能到橫琴。這裏通關快、商路廣、扶持多、稅收少、生活便利!”

 香港青年陳升告訴記者,他的夢想是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實現的,“香港青年同是灣區人,大灣區能夠承載香港青年的宏大夢想。”他創設的前海學學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的團隊,不到一年,就獲得了首輪5000萬元融資,并于3年後成功孵化出區。前海被許多香港青年稱爲“夢想開始的地方”,吸引越來越多創業團隊。2022年前海發布惠港9件實事,新注冊港資企業729家,新孵化港澳創業團隊53家,港澳專業人士在前海備案執業範圍擴大到18類,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建成啓用。

 截至2022年中,在廣東納入就業登記管理的港澳居民已超過8.51萬人,律師、醫師等數十種港澳職業資格被廣東灣區城市認可。已有30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内地注冊執業資格。90後劉延鑫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畢業于北京大學政治管理學院。2019年年底,他偶然發現南沙新區産業園區定向招聘港澳人士。“那一刻我就知道,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機會。”于是,經過一系列的考試後,劉延鑫于2020年4月正式入職南沙新區産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對他來說,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也讓他收獲了個人的成長,他告訴記者:“在内地就業,是我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渠道之一,也是我們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途徑。”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澳區省政聯會長馬志毅在委員通道發言時說到,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十分關心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從中央以及廣東省、市各個層面都出台有利于港澳人才發展的政策,讓他們深度融入大灣區,提供一個便利的條件和平台。來自香港,出生在1997年,典型的“回歸寶寶”陳童是其中一員。2015年她來到内地求學,目标就鎖定在應急管理這個現代社會發展緊缺的專業。回顧求學生涯,陳童告訴記者:“身在這裏學習,是最直觀的方式讓香港學生了解内地,感受祖國的發展,爲謀劃自我未來帶來啓發。”

 祖國的發展讓許多港澳學生帶着專業知識的沉澱,和對國家對社會使命的擔當,在大灣區逐夢。

 正如何超瓊所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11個城市的發展優勢提出清晰的指引,在協同合作方面給予清晰的引導,應該用好國家的支持政策,優勢互補。”香港90後青年吳嘉惠把優勢互補的理念運用到他創辦的Timetable創客業态中,創造了糅合香港和廣州兩座城市氣質的服務業态,他說:“我想把源自香港、産在廣州,帶有‘香港味道’的創客服務帶回香港,支持更多創新創業者。

afe217e17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