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業動態 > 時事要聞
時事要聞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在廣東代表委員、幹部群衆中引發熱烈反響

发布时间:2023-03-06 | 信息来源:南方日報


· 金句摘錄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激烈的國際競争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

  要把實施擴大内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要把産業振興作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産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态,不斷拓寬農民增收緻富渠道。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

  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衆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确保取得紮紮實實的成效。

  · 會場聲音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引發參加全國兩會的廣東代表委員熱議,也在廣東幹部群衆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一緻認爲,必須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奮力在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上展現新作爲、幹出新氣象,以高質量發展實現廣東現代化建設新跨越。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廣州市委會主委、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

  搭建科技自立自強的“四梁八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廣州市委會主委、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對此深有感觸:“這與黨的二十大報告一脈相承,爲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指明了方向。”

  王桂林表示,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大國。不過,當前我國基礎研究力量仍相對薄弱,必須加快從科技大國走向科技強國,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和持久動力。

  王桂林注意到,粵港澳大灣區正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各城市紛紛發力。例如,廣州目前已經搭建起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四梁八柱”,加快建設一流高校和一流學科,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大科學裝置等戰略性創新平台多點開花。

  他認爲,科技創新首先要依托創新平台,加大原創性基礎研究,在實驗室産出更多原創性成果、做出更多引領性樣品,實現“從0到1”的突破。其次,推動産學研深度合作,解決從科學到技術、從樣品到産品的問題。最後,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實現産品大規模生産,完成科技成果的産業轉化。

  今年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王桂林提交了4份與科技相關的提案。他期待:“當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彙聚到科技創新上來,我們身邊将湧現出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企業家。”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鍾铮:

  爲制造業當家提供強勁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爲我們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深受鼓舞。”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鍾铮說,制造業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要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爲制造業當家提供強勁動能,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比學趕超、賽龍奪錦。

  2022年,廣東制造業增加值達到4.25萬億元,約占全國八分之一。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鍾铮觀察到,廣東制造業企業十分注重塑造科技創新核心競争力,創新氛圍濃厚。她以美的爲例說,集團近年來持續加大科技和研發投入,每年投入逾100億元,超過全年淨利潤的40%,逐步構建了“2+4+N”的全球化研發網絡,形成研發的規模優勢。

  鍾铮表示,美的集團将堅持綠色發展戰略,推動綠色轉型;同時,積極推動制造業智能化升級,大力發展産業互聯網,争取圍繞重點産業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争力的産業集群。

  在鍾铮看來,進一步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她建議針對機器人等特定産業出台激勵政策,激勵技術攻關,打破行業壁壘。同時,通過産學研合作等形式統籌解決前沿技術問題,加快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構建有效的産業技術創新鏈。

  全國人大代表,肇慶市德慶縣東璞生态農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陳慧:

  讓“粵字号”農産品揚帆出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産業振興作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産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态,不斷拓寬農民增收緻富渠道。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肇慶市德慶縣東璞生态農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陳慧備感振奮:“這讓我更深刻感受到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決心。”

  今年是陳慧回農村創業的第10年,她一直堅持依靠科技創新發展現代生态農業,逐步将業務延伸覆蓋到貢柑種植、生産、銷售的全産業鏈,目前其公司擁有9個種植基地。她還成立了合作社,帶領社員一起種植高品質貢柑,助力農戶增收緻富。

  “兩周前,我們首次打通了貢柑的跨境電商銷路,成功向迪拜、泰國出口訂單!”陳慧欣喜地說,作爲一名“新農人”,她積極探索農産品跨境電商新業态,打通“粵字号”貢柑的海外銷路,同時也希望以嚴格的出口标準引導高品質貢柑的種植,提高農産品價值,促進農民增産增收。

  紮根基層的陳慧深信,廣大青年在廣闊農村大有可爲。“鄉村振興必須有抓手,産業振興就是強有力的支撐。”陳慧建議,政府要更重視現代生态農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總體布局,尤其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整體實力,爲農業強國建設賦能。同時,要加大力度完善農産品品牌推介、農業金融信用及法律服務制度,助力優質農業企業走出國門。

  · 基層回響

  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廣東幹部群衆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動,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譜寫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篇章。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爲我們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強大信心。”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說。

  汪衛華介紹,近年來,在以趙忠賢院士爲代表的一批頂尖科學家的加入支持下,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聚焦“四個面向”,開展了大量原創性、引領性的科技攻關,在國産高品質超導薄膜制備、新一代锂離子電池、低維材料、非晶合金軟磁等多個關鍵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同時,實驗室在經費管理、科研評價、成果轉化等方面大膽探索,以體制創新“解綁”科技創新,激發更多創新活力。

  汪衛華表示,未來實驗室将依托松山湖科學城的大團隊、大平台,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手段,變革材料研究模式,做出更多國際一流成果,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支撐,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以數字化賦能制造業當家

  樹根互聯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對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感觸深刻。“廣東提出以實體經濟爲本,堅持制造業當家,我認爲,數字化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賀東東說。

  賀東東表示,數據建模可以爲制造業每一道工序調配最優參數,優化生産節拍并降低能耗。他以樹根互聯推動鑄造行業轉型爲例,在燒爐這個環節,過去需要依靠現場師傅經驗,往往會傾向于提高爐溫或延長燒制時間,而通過數字化可以推動生産達到最佳狀态。

  賀東東說,廣東今年将新推動5000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10萬家中小企業“上雲用雲”,而全省現有70餘萬戶制造業企業法人和一大批優質企業,這意味着,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有着廣闊空間,大有可爲。他建議,進一步加大5G、AI、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爲制造業當家提供堅實的數字化基礎。

  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這爲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實現路徑。”暨南大學僑鄉治理與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劉義強說。

  作爲高校科研工作者,劉義強長期關注廣東鄉村發展。他在湖北、浙江、山西、江蘇、河南等全國多地開展調研,并深入全省各地的田間地頭和生産一線。“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仍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短闆,而廣東提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找準了‘縣域振興’這一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的突破口,可以說正當其時,意義深遠。”劉義強說。

  他建議,下一步廣東應在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前提下,做強産業,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扮靓”鄉村,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同時,廣東擁有豐富的僑鄉資源優勢,應建設好美麗僑鄉,向世界講好中國鄉村振興故事。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卞德龍 馬立敏 李霭瑩 唐子湉 曾豔春 陳啓亮 郜小平 陳薇 昌道勵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張冠軍 肖雄 張梓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