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萬億!去年粵港澳大灣區内地9市進出口總值占全國18.9%
記者從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獲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四年來,廣東省内海關積極深化通關改革、優化監管模式、推動規則機制銜接、服務重大平台建設,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關任務落地實施;還加強與香港、澳門相關部門的聯系配合,在提高資源集約節約利用、便利通關通行方面發揮海關作用,支持廣東省高質量發展。2022年,大灣區内地9市進出口總值7.94萬億元,占廣東省進出口總值的95.6%,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8.9%。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空港中心發展
助力航空貨物便捷通關
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工作處處長黃祖活介紹,結合大灣區擁有7座運輸機場以及11個綜合保稅區的優越條件,海關創新監管模式,充分發揮綜保區的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虛拟口岸及網外配套區等功能優勢,助力航空貨物便捷通關。
深圳海關打造“MCC前海”新物流模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前海服務中心。直接對接香港、深圳、廣州三地機場航班,對标多國集拼貿易标準,支持企業在前海綜合保稅區内一站式完成貨物訂艙、集貨、分撥、打闆、配載等全部流程,同時積極推進澳門機場合作項目,打造“全國攬貨—前海集拼—機場直飛”的進出口貿易生态圈。截至目前,共有918.07億元貨物在前海離港空運服務中心集拼分撥。
黃埔海關在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設立空港中心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将香港機場相關功能和服務延伸到東莞一線,實現海關監管與航空安檢、理貨打闆一體化作業。從空港中心出境,經香港國際機場出口的貨物實施“東莞單安檢管理”模式,無需在香港國際機場進行二次安檢,真正實現了跨境安檢前置。
廣州海關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機場共享國際貨運中心(南沙)建設,貨物在南沙口岸“一站式”辦理通關查驗手續後運至白雲機場快速出口,全程耗時壓縮2小時以上。
黃祖活介紹,在海關的創新監管模式下,出境貨物真正實現了跨境安檢前置,有效暢通大灣區内地綜合保稅區往返香港、廣州、深圳機場的物流,促進大灣區國際空運資源的互補、互聯、互通,進一步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空港的集群效應,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節約貨物二次倉儲、理貨、打闆時間和約30%的資金成本。
發揮首創精神
持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馬匹運動及相關産業向好發展
2月2日,4輛香港賽馬運輸車輛緩緩靠入深圳灣口岸跨境運輸賽馬“一站式”查驗平台,通過自動噴淋消毒通道後,深圳海關所屬深圳灣海關工作人員随即對進境“馬、車、人”開展全覆蓋一體查驗。30分鍾後,馬車有序離開查驗平台,經專用通道離開海關監管區後駛往廣州從化馬場。
據介紹,海關與香港漁護署聯合開展馬匹疫病監測,雙方統一監測項目、抽樣時間、監測方法、處置程序,實現“聯合監測、結果互信”。研發應用“粵港澳大灣區賽馬檢疫通關監管系統”,實現粵港兩地管理部門信息共享、處置統一。海關打造的進出口賽馬通關檢疫監管模式,獲得了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國際賽馬組織聯盟等專家的高度贊賞,并在WOAH國際會議上得到推介和認可。粵港跨境賽馬海關監管的創新舉措和深度合作,爲粵港澳大灣區實體項目建設提供了“樣闆間”經驗。常态化運輸以來,香港馬會賽馬跨境運輸從每周“一進一出”逐步增加至“兩進兩出”,每次查驗時長較以往可節約50%。2022年海關共監管進出境馬匹4879匹次、貨值11.9億美元。

加強與港澳AEO互認合作
讓更多企業惠享通關便利和優惠政策
2月7日,海關總署與澳門海關簽署《海關總署和澳門海關關于内地海關企業信用管理制度與澳門海關認可經濟營運商計劃互認的安排》,進一步促進内地與澳門貿易便利化,爲推動兩地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互認安排》實施後,兩地 AEO 企業将在進出口通關中享受較低查驗率、優先查驗、指定聯絡員服務、優先通關等4 項便利措施,提升通關效率,降低貿易成本,同時提升供應鏈安全與便利水平。
據介紹,下一步廣東省内海關将持續聚焦優化監管、規則銜接、創新驅動、互聯互通,全力推進“跨境一鎖”“一單兩報”“合作查驗、一次放行”、車輛“一站式”等工作任務落實落地,高起點高标準高質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記者 肖文舸 通訊員 陳琳 李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