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業動態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大灣區物業市場及服務力全景解讀

发布时间:2022-12-31 | 信息来源:克而瑞物管微信公眾號



 大灣區作為物業管理行業的起源地,擁有萬餘家物業管理企業,同時頭部物業管理企業密集,品牌化物業管理企業眾多,他們通過物業管理的實踐與探索,服務的創新,模式的變革,促進整個物業管理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引領帶頭作用。2022年大灣區呈現四大特徵:政策引領性強、市場空間大、市場化程度高、品牌集中度高。 

 一、政策引領性強

 政策靈活性更高,引領行業實踐探索與發展。大灣區作為創新與發展的前沿地帶,在物業管理行業上也有很多創新的內容。首先是城市服務的模式探索上,深圳和廣州先後提出了“物業城市”模式和“全域服務治理”模式。其中,深圳“物業城市”模式,將城市整體作為一個“大物業”,通過“專業服務+智慧平臺+行政力量”“管理+服務+運營”相融合方式,以專業化的服務總包、模組化的服務劃分、社會化的治理結構、精細化的治理手段,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準。截至2022年9月先後開標31個“城市管家”類政府採購專案,全市74個街道已有約四成完成環衛服務向“城市管家”模式的轉換。廣州市“全域服務治理”模式,是指全區域、全週期、全要素的服務治理。讓企業承擔城市管理“大管家”的角色,通過盤活閒置公共資源和導入產業等方式,讓企業自我“造血”提高營收,向市民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的同時也為基層政府減負,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2022年6月6日,廣州市城市服務運營協會正式成立,將進一步推動全區域、全週期、全要素的全域服務治理落地。

 其次,在疫情的防控服務財政補貼上,持續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支援與肯定物業企業參與疫情防控服務。2020年,深圳率先出臺政策對參與疫情防控的物業企業進行補貼,成為全國第一個出臺政策支援物業企業參與疫情防控服務的城市。

 第三,提出“居委會代行業委會職責”,深圳市住建局印發的《深圳市社區居民委員會代行住宅區業主委員會職責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就代行許可權、決策程式、聘任物業服務企業、籌集管理及使用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等問題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意見指出“在特定情形下,社區居委會可代行業委會職責,以填補業委會缺位,及時處置物業管理問題”。

 第四,堅定“黨建引領”道路,以黨建推進社區治理。深圳以“黨建進社區”推動社區治理,通過以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打造共建共治共用和諧社區。為推動社區治理創新發展,就要將黨建工作有機融入基層治理中去。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積極配合市委組織部,大力推進“黨建進社區”試點工作,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探索建立“社區黨組織+社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四級聯動機制。在部分社區建立黨支部,探索建立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核心,以業主組織為基礎,以各方參與為依託的社區治理新體系,為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區治理新格局發揮了先行示範作用。 

 二、市場空間大

 2021年在管規模增長至28億平,並且九城(廣州、深圳、惠州、佛山、東莞、江門、肇慶、珠海、中山)未來18個月潛在供應仍超2億平方米。根據統計年鑒資料來看,大灣區2021年底物業管理規模近28億平方米,對比2021年同期在管規模增速放緩,但是在全國在管規模的市場份額上,占比提升至8%。

 假設專案開發週期為18個月,之後進入物業管理市場,以土地成交資料預測大灣區重點城市未來18個月潛在供應,對比2021年同期增量下降約37%,但九城未來18個月潛在供應仍超2億平方米,為物業企業發展提供了較大的增量空間。

  clip_image001.jpg

 大灣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500億,增速下滑,整體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12%,在平均物業覆蓋率上大灣區接近86.4%,業委會組建率達33.5%,其中,廣州、中山、深圳、佛山組業委會建率均超40%,但是對比“業委會100%覆蓋的目標”,需要進一步加強引導業委會組建。

clip_image002.jpg

 三、市場化程度高

 從資料分析中,我們發現大灣區上市物企、大灣區500強物企和全國物企對比,其在管規模、營收、盈利能力、運營效率等各方面均有良好表現。

 大灣區上市物企密集,在全國上市物企中,大灣區上市物企總市值占比超七成,市場低迷期市值占比更高,截止到2022年11月18日,大灣區上市物企總市值占比達到75%。

clip_image003.jpg

 從500強資料來看,大灣區企業數量占比20.8%,對比2020年略有下降,但是企業營收占比上升至41.8%,在管規模占比上升至42.5%。

clip_image004.jpg

 在管規模均值表現上,大灣區物企約是其他物企的2倍,大灣區上市在管規模均值增速約21%,略低於全國上市企業。2022H1大灣區上市在管規模均值達2.46億平方米,是全國上市企業在管規模均值的約2倍;2021年大灣區500強企業在管規模均值達0.61億平方米,是500強企業在管規模均值的2倍。

clip_image005.jpg

 營收均值表現上,大灣區物企業營收及增速都高於其他企業。2021大灣區上市物企營收均值達66億元,是全國上市物企的1.8倍。2021年大灣區500強企業營收均值達18.5億元,是500強企業營收均值的1.9倍。上市企業的營收均值增速約36%,高於全國上市企業。

clip_image006.jpg

 在上市企業TOP10中,大灣區佔據7席,總營收超1000億元,管理面積超35億平方米。2021年大灣區上市營收1046億元,在全國上市TOP10占比78%,2022H1大灣區上市在管面積達35.5億平方米,在全國上市TOP10占比81%。

 在盈利能力上,上市物企淨利潤負增長,大灣區上市企業增速超12%。2021年上市物企淨利潤均值達8億元,遠高於其他企業。在淨利潤的增速上,大灣區上市物企淨利潤增速下降,但仍高於全國上市物企增速約20%。在淨利率上,大灣區上市物企淨利率反超上市物企均值,淨利率達11.5%,表現穩健。

clip_image007.jpg

 通過核心運營指標分析,大灣區物企在人均管理面積、人均營收、人均淨利潤的表現上,均高於全國水準。2022H1大灣區上市物企人均在管面積達6411平方米/人;2021年大灣區上市物企人均營收達19.9萬元/人,人均淨利潤達2.8萬元/人。

 大灣區的企業不僅有良好的經營表現,並且市場活躍度高。據克而瑞物管統計,2022年大灣區物企協力廠商拓展持續上升,占比達56%。截至2022年10月31日,全國上市物企44項收並購中有21項是大灣區物企發起,占比約48%。收並購活躍,堅定規模化發展之路。

clip_image008.jpg

 四、品牌集中度高

 品牌傳播力強,子品牌不斷進階,引領細分賽道發展。領先物企在發展中逐漸取得共識,重視系統規劃品牌戰略。明確企業願景和定位,升級企業服務產品系列。服務產品化、產品品牌化、品牌價值化,以全面的品牌矩陣形成合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在克而瑞物管和中物研協發佈的《2022中國物業服務企業品牌價值研究報告》中,大灣區企業數量占比達33%,品牌價值凸顯,擁有一批具有較強品牌影響力的領先企業。

clip_image001.jpg

 並且在集團服務品牌下,不斷豐富子品牌,推出包括住宅、商寫、城市服務,以及科技、增值服務等多元子品牌,形成品牌矩陣,趨向“品牌化溢價”發展。 

 五、大灣區物業企業服務力

“服務力”是決定企業未來持續發展的能力,今年已經是克而瑞物管服務裡研究的第三年,經歷了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眾多企業的走訪調研,我們發現做強產品體驗、夯實人才機制以及科技賦能,是構建企業長期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全新升級的服務力POD模型中,我們從產品力、組織力、數位力三個模組去分析和研究企業的發展。

clip_image010.jpg

 產品力:產品框架逐步“細分”,回歸核心“品質兌現”

 行業的發展好壞,我們常常會看“領頭羊”,在大灣區頭部物企的創新和探索一直步履堅定,不斷地進行服務模式反覆運算,沉澱服務標準、逐步梳理細分業務產品框架。

 在2022年服務裡產品調研中,我們發現近40%物業企業在產品及客研資金投入上升,並且多數受訪企業設置獨立職能。

clip_image011.jpg

 組織力:完善激勵機制,優化管理機制,強化管理效率

 隨著行業成速度不斷提升,市場化道路的擬定,眾多物業企業對於激勵機制的關注度提升,不斷的優化投拓激勵機制,通過股權激勵、事業合夥人、投拓激勵,專案業態/等級激勵等方式,調動專案人員主觀能動性,或者吸引和留住人才。

 另外,通過公司組織架構的調整,強化管理效率,多數企業逐步形成“物企集團-區域/城市平臺公司-專案”三級管理,讓組織技能更靈活。

clip_image012.jpg

 數字力:以客戶需求、降本增效為導向,強化數位管理運營能力

 數力一定是和未來的數中國、數城市、數的智慧物業相關聯的。在企業走訪中,我們發現企業對於“客戶”研究更深入,逐步探索“以客戶為中心打造整體的數化的運營閉環”,在客戶的觸點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無論是全管道服務觸點,還是服務運營的優化,包括客戶體驗的閉環,基本上針對都是“以客戶為視角為重”。在智慧城市上,物企數位力已經成為競標智慧城市服務核心能力之一。物業數化運營,已經逐步運用在城市停車、智慧環衛、設施管養等環節,並趨向全場景的城市智慧化運營解決方案。

clip_image013.jpg